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3篇
农学   9篇
  32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29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醇提法提取新鲜球菊抗氧化性有效成分。以芦丁为参照品、硝酸铝为显色剂测定黄酮含量。通过测定三价铁离子的还原能力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检测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当固液比为1∶35时,用95%乙醇在50℃条件下浸提球菊4 h时,黄酮含量达到最高(7.61 mg/g);球菊醇提物对Fe~(3+)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并能够较好地清除DPPH自由基。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开发球菊抗氧化活性成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选择黄河口生态恢复前后的未恢复区(R0)、2007年恢复区(R2007)和2002年恢复区(R2002)的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生态恢复工程对生长季湿地土壤无机硫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恢复工程不同程度地改变了湿地土壤中各形态无机硫含量。相对于R0,R2002和R2007土壤中的水溶性硫(H2O—S)含量分别降低46.7%和44.7%,吸附性硫(Adsorbed—S)和盐酸可溶性硫(HCl—Soluble—S)含量分别增加0.4%,116.0%和50.1%,29.1%,而盐酸挥发性硫(HCl—Volatile—S)含量在R2002下降8.0%,在R2007增加19.7%。不同恢复阶段湿地土壤中各形态无机硫含量在生长季呈不同的变化特征,这一方面与不同湿地植物生长节律以及地上与地下之间的硫养分供给关系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则与不同生态补水方式导致的环境因子,尤其是pH、EC和氮养分的变化有关。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湿地土壤的总无机硫(TIS)含量以及其占全硫(TS)含量的比例均呈降低趋势。湿地土壤的TIS储量整体随恢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而这种降低主要取决于H2O—S、Adsorbed—S和HCl—Soluble—S的贡献,且以H2O—S占优(78%~80%)。研究发现,随着黄河口湿地的逐渐恢复以及每年冬季芦苇收割活动的进行,恢复湿地土壤中的无机硫养分逐渐趋于缺乏状态,长期来看将不利于维持湿地的稳定与健康。  相似文献   
3.
  1. Predictive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 (SDMs) have become powerful tools to determine habitat use patterns of mobile marine predators and their spatial overlap with potentially impacting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2. This study used SDMs to investigate fine‐scale habitat use patterns of two poorly known and broadly sympatric coastal delphinids, Chilean dolphins (Cephalorhynchus eutropia) and Peale's dolphins (Lagenorhynchus australis), and their spatial interactions with intense aquaculture farming activities in the Chiloé archipelago, southern Chile.
  3. A long‐term dataset (2002–2012) of boat‐based dolphin sightings and concurrently in situ collected environmental and anthropogenic variables was analysed using binomial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to investigate ecological drivers of each species' fine‐scale distribution and to predict dolphin occurrence spatially.
  4. Chilean dolphins preferred shallow (<30 m deep), turbid waters, close to shore (<500 m) and river mouths which often placed them in sheltered bays and channels used intensively by shellfish farms. Peale's dolphins were also found in shallow waters but occurred over a wider range of conditions along more open or exposed coastlines. Both species had to navigate extensive salmon and shellfish farming sites to transit between areas of important habitat.
  5. Sightings and predicted occurrence maps showed a clear pattern of spatial habitat partitioning between species, which remained stable across the 11 year study period. The identification of important habitat for Chilean dolphins warrants the consideration of spatially explicit conservation measures to limit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overlapping salmon and shellfish farming.
  6. The observed differences in ecological plasticity of the two sympatric species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evaluating and mitigating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ongoing anthropogenic pressures on their nearshore habitat. The estimated species–environment relationships could also be used to predict where dolphin habitat and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are most likely to overlap in other parts of the species' ranges.
  相似文献   
4.
陈政融  刘世增  刘淑娟  孙涛 《草业科学》2015,(12):1960-1968
石羊河尾闾湖——青土湖位于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边缘,是阻隔两大沙漠合围的生态屏障。自2010年开始连续5年向青土湖进行生态输水并形成一定规模的水面,对促进区域植被恢复和保护民勤湖区绿洲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本研究选用2008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资料同时结合研究区的实地调查资料,对形成人工水面的面积和输水前后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群落面积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5年连续输水形成叠加效应,水面面积成倍增加,芦苇相对频度逐年增加和白刺相对频度逐年减少,芦苇群落(Form.P.australis)面积增加了8.43倍,临接水域和水域中的白刺群落(Form.N.tangutorum)消失,白刺面积减少了68.00%。人工输水促进了芦苇群落依水蔓延,镶嵌于水域成片分布;距水面50 m范围的白刺群落由连续成片成点状。输水促进了湿生植物生长,导致荒漠植物种退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芦苇研究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是世界广布的重要湿地物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及形态变异,并有极高的生态学和社会经济学价值。本文通过对近10年来中国各地对于芦苇研究的成果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出我国芦苇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相似文献   
6.
铁苋菜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属于旱田难防杂草。采用商品化除草剂硝磺草酮及巴佰金对铁苋菜进行室内防除试验,同时验证与硝磺草酮及巴佰金结构类似的新化合物对其的防除活性。结果表明,结构类似的除草化合物对铁苋菜的防除活性较为接近;铁苋菜作为新的生测靶标,可应用于化合物除草活性生测筛选研究。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15种中草药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从中草药粉碎的粒度、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仪的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对中草药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获得了15种中草药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方案;将15种中草药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添加到PDA培养基中研究了15种中草药萃取物对多子水霉(Saprolegniales ferax)和澳大利亚水霉(Saprolegnia australis)菌丝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中草药粉碎成20目时,适宜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仪进行萃取,当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仪的萃取温度一定的条件下萃取物产率随萃取压力的提高而增加,当萃取压力一定的条件下萃取物产率随萃取温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15种中草药中川楝子、土槿皮、五倍子、山苍子的萃取物对2种水霉菌菌丝的生长抑制效果相对较好,当萃取物浓度大于200 mg/L时才能较好抑制2种水霉菌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以崇明东滩的长江口典型芦苇湿地作为试验地点,通过对研究样地冬春季土壤呼吸及表层土壤温度、含水量的测定,探讨不同刈割期和还田处理对湿地芦苇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期刈割且还田措施显著增加了土壤呼吸强度,而早期刈割且不还田措施显著降低了土壤呼吸强度。湿地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和水分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呼吸与表层土壤温度具有显著的指数关系,而与表层含水量的关系较低,二者的共同作用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变化的88%~93%,表明不同的管理措施可显著影响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土壤碳排放。  相似文献   
9.
地表积水状况对芦苇形态结构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表积水对芦苇形态结构及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地表积水深度对芦苇个体茎粗度、节间长度、节数均有显著影响。随着地表积水深度的增加芦苇平均茎粗度变大,节问变长,节数减少。(2)在不同积水状况下,芦苇地下茎形态变化明显,3种积水类型平均茎粗度排序为常年干旱〉季节性积水〉长期积水。季节性积水苇田的芦苇地下茎的节间长度较长,节数最多;常年干旱次之,但节数少;长期积水苇田的芦苇地下茎细、节间短、节数多。(3)土壤积水类型,芦苇地下茎与须根的比例差异很大。常年干旱苇田芦苇地下茎占地下部分总生物量的91.84%;季节性积水苇田芦苇地下茎占总量的54.95%;长期积水苇田的芦苇地下茎占总量的45.13%。(4)地表积水状况对芦苇个体生长有很大影响。表现为常年干旱苇田的芦苇个体粗大,密度过稀。季节性积水苇田的芦苇生物量最高,但密度较低。而长期积水苇田的芦苇粗度小,但密度最大。  相似文献   
10.
根据对大汶河湿地芦苇和香蒲凋落物分解剩余率测定,分析了凋落物分解动态。结果显示: 1)各处理动态相似,即随着分解的进行,芦苇和香蒲干物质剩余率呈现三个阶段:快速下降-平稳下降-快速下降;2)芦苇分解速度明显小于香蒲,到分解结束时芦苇和香蒲的干物质剩余率分别为 ;3)上层分解速度明显快于下层,到试验结束时,各处理干物质剩余量分别为上层芦苇(FX)42%,下层香蒲(CL)58%,上层香蒲(FX)38.2%,下层香蒲(CX)53.3%。结果对于了解湿地物质循环,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